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直属机构 >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中心概况 > 中心要闻
卫生救援在行动
  • 2005-01-05 02:43
  • 来源: 办公室
  • 【字体:  
  近来,一场严重的海啸袭扰了南亚及东南亚地区。从科伦坡(斯里兰卡)到苏门答腊(印度尼西亚),8000公里遭海啸袭击的海岸地区属于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2005新年前后,我国与多个国家展开了救援灾区的行动。

  卫生救援队中防病人员比例会加大

  2004年12月26日,南亚及东南亚诸国发生严重地震引发的海啸后,卫生部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卫生救援工作。

  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陈贤义告诉记者,由于卫生部已经建立了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信息库,本次灾情发生后,根据灾害情况,卫生部在国务院领导下迅速对原有10支100人组成的国家级救灾防病医疗队伍进行了调整,并将其扩充到164人,随时待命。到2005年1月3日,卫生部已派出41名救援队员,近日还要派出17名队员。

  陈贤义说,在受灾初期,卫生救援队的工作最主要的是为伤者提供医疗救护。而随着受灾时间的延长,卫生防病越来越成为灾区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在组派国家卫生救援队员时,卫生防病人员所占比例会进一步加大。

  据介绍,灾情发生后,各地反应迅速,都纷纷请缨。即使在元旦期间,来自各地的请战电话依然不断。目前,第四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组成的卫生救援队,也已整装待发。

  灾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是什么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消息说,灾区缺乏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目前大量灾民失去基本生存条件。大量人和动物的尸体需要掩埋与处理,以防止尸体污染水源。而在恶劣的卫生条件下,如果灾区得不到足够的医药援助,就有发生痢疾、疟疾或登革热等传染疾病的危险。一旦这些疾病广泛蔓延,死亡人数将有可能超过海啸的遇难人数。国际救援组织医疗专家称,海啸灾后疫病可能导致遇难人数翻倍。

  我国病媒生物防制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刘起勇研究员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灾难救援专家之一,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印度洋地区属于热带地区,登革热等热带病流行广泛。由于特殊的气候特点,很适宜各种病媒昆虫的生长,各种媒介生物性疾病较多。此次大灾破坏了人们防护病媒昆虫攻击的屏障,加之生活环境的恶化与灾民抵御传染病侵袭能力的下降,大灾过后,当地的卫生防疫任务将非常艰巨。

  刘起勇说,预防控制媒介生物性疾病、肠道传染病,在当前灾区卫生防病中尤其需要重视。刘起勇同时提醒说,不仅卫生救援队员,所有赴灾区的救援队员,都要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了解当地的卫生与疾病问题,掌握预防措施与防护技能,尽可能做好防护准备工作。

  (摘自健康报网站 2005.01.04 1版 今日要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