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豚鱼(globefish),别名鸡泡鱼、连巴鱼、台巴鱼,其外形独特,头部呈梭形,眼睛内陷半露眼球,上下唇各有两个牙齿形状似人牙,鳃小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部有小白刺,皮肤表面光滑无磷并呈花斑点。
河豚鱼的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及河豚酸两种,集中在卵巢、睾丸、肝、肠等组织和血液中。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界发现的最毒非蛋白毒质神经毒素,其毒力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一粒河豚鱼籽的毒性足以让几十人丧命。而且河豚毒素是强效呼吸抑制剂,会使动物呼吸突然停止。河豚的毒素毒性稳定,经盐腌、日晒和烧煮均不能被破坏。

河豚鱼中毒的特点是发病急速而激烈,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中毒者出现舌尖麻木、恶心呕吐,随后发展为四肢、骨骼肌肉麻痹,进而出现行走困难,发声、呼吸困难,最后出现呼吸中枢神经中毒症状。目前河豚鱼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发生中毒后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尽快排出毒物,并对症处理。其预后一般不良,中毒后最快可在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内死亡。
现在很多市民认为人工养殖的河豚没毒,可以随意吃,其实不然。养殖的河豚鱼毒性只不过比野生的要小。目前河豚鱼是禁止流入市场的,其加工必须集中处理,加工人员必须取得国家资格许可证。

专家提醒,不要食用河豚鱼,也不要擅自吃沿海地区捕捞或捡拾的不认识或未吃过的鱼。在购买鱼类时应注意辨别,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鱼类内脏;市场上违法销售的河豚鱼干制品,有些是利用死的河豚鱼加工的,因放血不彻底,毒性更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