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和辐射密不可分,辐射装置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危害。超出安全范围的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了解辐射知识,掌握防护措施,安全利用辐射还是必要的。
辐射伤害机理
电磁辐射:不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括微波炉、手机的电磁辐射等。
电离辐射:是指携带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和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等,人们能接触到的电离辐射基本是来自医疗照射。
1.人体各组织对辐射的敏感性
高度敏感性组织:淋巴、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胚胎等。
中度敏感性组织:感觉器官(角膜、眼晶体、结膜)、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等。
轻度敏感性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等。
不敏感性组织:肌肉、软骨和骨组织、结缔组织等。
上图为相关事件可能导致人体吸收的辐射量的示意图
2.确定性效应
有剂量阈值的一类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受照剂量的大小。
例如:单次照射,睾丸吸收0.15Sv可致暂时不育,吸收3.5~6.0Sv可致永久不育;卵巢吸收2.5~6.0Sv可致不育;全身急性照射,吸收3~5Gy可致人体骨髓损伤,30至60天死亡。
3.随机性效应
其发生几率与受照剂量大小有关的一类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例如:电离辐射诱发的癌症及遗传效应。
辐射防护
依受照的行为或状态或对象可有不同的照射分类,包括内照射和外照射。
1.内照射: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照射造成内照射。
内照射防护的出发点:
(2)防止放射性物质经消化道食入体内
(3)防止放射性物质经体表进入体内
2.外照射:是辐射源在人体外部释放出粒子、光子作用于人体的照射
外照射防护三原则
(1)距离防护:尽可能远离产生电离辐射照射的来源
(2)时间防护:尽可能缩短接触电离辐射照射的时间
(3)屏蔽防护:人与产生电离辐射照射的源之间设置合适的放射防护屏障。
3.工作场所的布局、分区、分级
4.观察和对讲装置、警示标志
5.个人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监测
(该推文图文均转自“清源检测”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