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流感暴发疫情。
一、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A)、乙(B)、丙(C)、丁(D)四个型别,其中甲型H1N1和H3N2亚型流感病毒会在人群中引发季节性流行,因此被称为“季节性流感”。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可发生聚集性疫情。
二、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比如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触摸自己口鼻是常见的传播方式。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环境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流感病毒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通常,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出现症状后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三、防范神器:疫苗!疫苗!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除此以外,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尤其重要,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咳嗽或打喷嚏后,应及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在流感高发季节,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就诊时,应科学佩戴口罩。此外,也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睡眠、充分营养、适量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日常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