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人民政协网)
世卫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9月1日至3日,加沙地带中部超过18.7万名10岁以下儿童接种首剂脊灰疫苗,当地大范围疫苗接种工作已经结束。
经过多方的努力,才让加沙地区暂时停火,让当地的部分孩子能接种上脊灰疫苗,可见疫苗的重要性。
那么,孩子们在接种疫苗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请听卫监君为大家介绍。
接种疫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医护人员:
1.检查疫苗信息:确保疫苗储存、包装和运输条件符合要求,并核对生产批号、疫苗外观等,以保证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2.评估健康状况:对接种者进行预检,评估是否存在禁忌症,如发热、急性细菌或病毒感染、慢性疾病等。同时,测量体温,确认是否曾使用过退烧药。
3.注射技巧:正确选择注射部位、角度和位置,并遵循正确的注射技巧,避免感染和伤害。
4.记录信息:将接种记录纳入儿童健康档案,包括注射部位、疫苗名称、批号和保质期等信息。
5.观察反应:接种后需向家长提供常见不良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并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防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
家长:
接种前
1.确保孩子充足睡眠。
2.携带必要证件:接种前需携带儿童身份证或户口簿、儿童预防接种证等相关证件。
3.了解疫苗知识:提前了解疫苗知识、疾病知识、接种流程和孩子的健康状况,以便做出明智决定。
4.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在接种现场如实报告孩子的健康状况、既往过敏史及疫苗接种禁忌症,有利于医生做出客观的接种建议。
5.穿着宽松衣物:给孩子换上宽松的内衣,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
接种过程中
1.协助固定接种部位
2.避免儿童将疫苗吐出(口服类疫苗)
接种后
1.按压接种部位至规定时间。
2.观察副作用:接种后留意孩子是否有副作用(如发烧、头痛、注射部位疼痛或红肿),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
卫监君普法小课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疫苗接种时,负有以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医疗卫生人员实施接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现场留观等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有接种禁忌不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向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如实记录提出医学建议情况。
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核查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受种者在现场留观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采取救治等措施。
第四十六条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记录疫苗的品种、上市许可持有人、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有效期、接种时间、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受种者等接种信息,确保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接种记录应当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不少于五年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