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发生多起乙酸甲酯职业中毒事故,
中毒患者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严重危害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然而,在包装和说明书上,乙酸甲酯标注的是“环保溶剂”。大家应该有疑问了,为什么标注为“环保溶剂”的
乙酸甲酯还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呢?
这便不得不提到乙酸甲酯在进入我们身体之后
产生的“后代”——甲醇了。
一.乙酸甲酯在体内水解产生使人中毒的甲醇
乙酸甲酯
卫监君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乙酸甲酯和甲醇。
乙酸甲酯也叫醋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沸点较低(44℃),易挥发、易燃,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常温常压下的乙酸甲酯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还具有芳香气味。单纯闻到这个味道,大家可能想不到这么一个有着好闻味道的液体居然“暗藏杀机”。
甲醇是一种有机溶剂,大家俗称的“工业酒精”便常常含有甲醇。甲醇会特异性损伤视神经,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乙酸甲酯在体内代谢会产生甲醇,导致甲醇中毒在内的一系列症状。
原来,导致乙酸甲酯中毒乃至失明的罪魁祸首,其实是乙酸甲酯进入我们身体后产生的甲醇。
二.甲醇是如何导致中毒的呢?
我们可以先看看甲醇进入人体后的演变过程:
甲醇的中毒机理
甲醇进入人体后,先通过醇脱氢酶脱过一个氢,变成甲醛;甲醛通过醛脱氢酶再脱过一个氢,变成了甲酸,最后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
简单来说,就是甲醇在人体内经过这两种酶的作用会变成甲酸,甲酸堆积会导致人体的酸中毒和神经损害,造成视觉受损在内的一系列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种脱氢酶对乙醇也会产生同样的作用。也就是说,体内这两种酶的活性还会影响人体分解酒精的效率,进而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酒量。所以,酒量这东西真是天生的,大家可千万不要勉强...跑偏了,不好意思,咱继续科普。
三.该如何判断是否为甲醇中毒?
除了较为典型的视力受损和失明以外,甲醇中毒根据症状的轻重,还会出现以下的症状。
v 轻度中毒:患者可呈醉酒状态,有头痛、头晕、乏力、兴奋、失眠、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症状。
v 中度中毒: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并发肝炎和胰腺炎,出现幻觉、幻视、视物模糊、四肢厥冷等症状。
v 重度中毒:患者可有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和脉搏加快、出冷汗、意识模糊、谵妄、昏迷、休克,最后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v 突出症状:患者视神经的损害,如复视、畏光、眼球疼痛、瞳孔扩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网膜炎、视网膜水肿、充血或出血、球后视神经炎,严重者可因视神经萎缩而导致失明。精神症状可有多疑、恐惧、狂躁、幻觉、淡漠、抑郁等。
甲醇中毒的临床表现
四.生产过程中哪些地方可能接触到甲醇和乙酸甲酯
乙酸甲酯作为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树脂、涂料、油类、油墨、油漆、胶粘剂、天那水、纤维素、皮革等的生产过程中。甲醇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农药、医药等领域。以上这些领域以及电子、电器、计算机等行业都是乙酸甲酯和甲醇中毒的重灾区。
五.如何避免乙酸甲酯与甲醇中毒?
生产过程中乙酸甲酯与甲醇的防护须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v 1.清除替代:不使用含甲醇或乙酸甲酯的溶剂或胶水。严格来说是不使用含有高毒、高致病性化学品的原辅材料,包括苯、正己烷、1,2-二氯乙烷等,从源头控制,不接触,不得病。
v 2.工程防护:如果工艺上无法清除甲醇或乙酸甲酯,则需要将接毒岗位与其他岗位隔离起来,防止毒物四处逸散,另外要加强接毒岗位的局部排风,防止毒物累积。企业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来确定车间的生产环境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v 3.控制防护:通过管理,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总量。可以通过科学排班,减少工人接毒时间;加强工人的岗前培训,让工人能按规范操作。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中毒都是一些误操作引起的。
v 4.个人防护:佩戴合格的、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上述第1点,避免使用含甲醇或乙酸甲酯的溶剂或胶水可以从根源上避免中毒风险。因生产需要必须接触甲醇和乙酸甲酯的,应当严格遵守第2、3、4条防护原则和措施。
希望大家在认识到乙酸甲酯和甲醇的潜在危害后,以对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以上措施和原则。卫监君也将严格执法,为大家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