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直属机构 >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中心概况 > 中心要闻
高温天气,上班族如何应对?卫监君来支招
  • 2023-06-09 17:16
  • 来源: 本网
  • 【字体:  

image001.jpg

(图片来源于杭州市职防院微信公众号)

近期我国多地频频刷新了5月最高气温记录。热!热+1!热+1+1!...如何防暑降温?

答1:坐在空调房里啃冰西瓜

答2: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

上班族表示无条件。

那上班族该如何应对高温天气,卫监君为你支招。

image003.jpg

一、高温天气作业和高温作业识别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以上)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WBGT≥25℃)。

WBGT指数也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指数(单位℃),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数量。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ta)三种参数,并由下列公式计算得出:

•室内作业:WBGT=0.7tnw+0.3tg

•室外作业:WBGT=0.7tnw+0.2tg+0.1ta

image005.png

黑球湿球温度计

二、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

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的流速和热辐射4个因素。它们都受到气候变化以及生产情况、热源、通风设备和建筑条件等方面的影响而变化。

不同地区、季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地点、同一日内不同时间的气象条件也有显著的变化。

三、哪些情况容易发生中暑

我市常见的涉及高温的工作岗位有建筑施工、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快递物流、道路施工、码头作业,以及陶瓷、玻璃、建材、冶金、 机械、纺织等行业,另外户外徒步,露天田间劳作,高强度的劳动与体育运动等都容易引起中暑。

四、高温天气应对策略

²做自己的健康责任人,每个人都应该了解高温的危害以及应对方法,关注卫监君,我们将陆续推出各类接地气的科普。

²自备补液补盐饮料,饮料应含葡萄糖和电解质,饮用方式宜少量多次,而不是一口闷,尤其户外徒步,因所处位置可能比较偏僻,更应准备防暑药。

²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当日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

²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39℃以下(不含39℃),全天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

²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不含37℃),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五、如不幸中暑我们应该怎样办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先兆中暑和轻症在离开高温环境,适当补液补盐后可以迅速恢复,重症中暑请马上拨打120。

image007.png

简单说就是: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时,就应该停下来,离开高温环境,降温,休息,补液,补盐,如果没好转,请迅速就医。


image009.gif以下是干货:

²中暑先兆,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仅有症状或虽有体温升高但低于38.0 ℃的患者,经休息后病情可缓解。仅出现中暑先兆的患者一般无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体征或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异常。

²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及时处理后,一般可在短时间内恢复。

²热衰竭,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 ℃,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²热射病(包括日射病),常见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多数患者起病急,少数有数小时至1天左右的前驱期,表现为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体温高达40 ℃及以上,皮肤干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常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image010.jpg

(摘自广东卫生监督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