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手足口病?看这里就知道啦
  • 2021-09-09 11:48
  • 来源: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 【字体: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多样,传播途径也广泛,很容易引起传染,一不小心就会在托幼机构/学校暴发。预防手足口病,大家要记住“2345”

一、2个主要症状

发热:首先出现的症状多数是发热,经常还伴有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但也有少部分患病的小宝宝不出现发热症状)

皮疹:发病1-2天后在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绿豆大小的疱疹,水泡之间互不相连;一般来说,手足口病会在至少两个以上的部位出现疱疹;如果是口腔出现疱疹,患儿常因为疼痛而拒食。

二、3个环节

传染源:手足口病的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接触到患病宝宝的口腔分泌物、疱疹液,和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都会引起感染。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可以通过他们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引起感染

易感人群:5岁以下小宝宝最容易中招,特别是当人群聚集时,更容易引起传播。。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并无特效治疗药,抗生素亦无效。不过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左右可痊愈。家长们要做的主要是缓解孩子的不适,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就医。

三、学校4个措施

1.落实晨检制度

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宝宝,要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医院就诊。患病宝宝所用物品要立即消毒。患病宝宝在患病期间要停课休假,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才能够返回学校上课。

2.做好因病缺勤登记

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就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3.配备充足洗手设施

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每日督促和教育宝宝们学会正确地多洗手。

4.保持环境、设施及物品清洁卫生

各类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等)要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在园内、校内午睡的小朋友们应该有独立的卧铺,卧具独立存放。如果有配备校车,要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校车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密闭的空调车应开启通风装置;每天对校车的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进行消毒。

四、个人及家庭预防5大招

1.勤洗手:家长和宝宝都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回家后都要洗手。洗手要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至少搓洗20秒。

2.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三次开窗通风,每次至少半小时

3.勤消毒勤晒衣被:经常清洗、消毒宝宝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

4.勤观察:留意宝宝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有,要尽早就医。

5.打疫苗:虽然目前的疫苗只针对EV71病毒,不能预防其他种类的肠道病毒,但EV71病毒正是引起重症和死亡的罪魁祸首;疫苗接种对象为月龄-5岁的儿童,为了能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建议孩子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手足口疫苗属于二类疫苗,需自费接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