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常见毒蘑菇种类Ⅱ
  • 2023-11-16 16:08
  • 来源: 公共卫生监测所
  • 【字体:  

 

  1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剧毒)

  英文名称:Naematoloma fasciculare(Pers.: Fr.) Singer

  形态菌体一般小,全体黄色。菌盖直径3~5cm,顶部锈褐至红褐色,初期半球形,开伞后近平展,光滑,硫磺色或玉米黄色。菌褶密,不等长,直生至弯生,青褐色。菌柄长3~12cm,粗0.4~1cm,黄色而下部褐黄色,纤维质,表面有纤毛,实心至松软。菌环常呈蛛网状,生柄的上部。孢子淡紫褐色,光滑,椭圆形至卵圆形,6~9×4~5µm

  生境与习性:夏秋季丛生或簇生于腐木桩旁。

  分布:乳源、乳阳。

  毒性:中毒后主要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病症,严重者会死亡。

  2双柱林德氏鬼笔

  英文名称:Linderia bicolumnata(Lloyd) G.Cunn

  形态担子果未展开时卵圆形,直径1.6~2.2cm,包被薄,白色,基部有菌丝索。菌托近球圆形至苞状,高3~3.5cm,直径2~2.5cm,白色。担子果高6~8cm。孢托高4~6cm,有2柱状体从菌托内突出,这2个直立圆柱状体在基部分离,中部向外弯曲成弧状,上部向内弯曲并在顶端结合,每根直径0.8~1cm,自下部至顶端柱状体逐渐变细,海绵质,有腔室,中空,其横切面在下部成半圆形,内侧圆凸,外侧较平或稍凹,近肾脏形或扁豆形,至上部则逐渐呈近圆形,顶端宽3~5mm,上部橙红色至橙黄色,顶端色浓,呈洋红色至朱红色,下部淡肉色至奶油白色,细胞状腔室外表破裂向外开孔。孢体生长在柱状体上部内表面上,仅限于柱状体上部1/4~1/3处,暗青褐色,粘液状,奇臭。担孢子短杆状至长椭圆形,3.5~4.5×1.5~1.8µm,淡绿色,平滑。

  生境与习性:生长于阔叶林内地上。

  分布:肇庆、阳春。

  毒性:新鲜时发出的气味会令人头晕。

  3沿丝伞

  英文名称:Naematolomasp.

  形态菌体一般小,全体青黄色。菌盖直径1~2cm,顶部淡黄色至肉桂褐色,初期半球形,开伞后近平展,光滑,边缘色浅。菌褶密,不等长,直生至弯生,青褐色。菌柄长2~6cm,粗0.3~0.8cm,淡黄色而下部褐黄色,纤维质,表面有纤毛,实心至松软。菌环常呈蛛网状,生柄的上部。孢子淡紫褐色,光滑,椭圆形至卵圆形,6~8×3.0~4.5µm

  讨论:本种与簇生黄韧伞Naematoloma fasciculare (Pers.: Fr.) Sing.相似,但本种菌体橙黄色没有后者明显,而且个体较小、菌盖较薄、菌柄较细。

  生境与习性:夏秋季丛生或簇生于腐木桩旁。

  分布:广东。

  毒性:本种毒性与簇生黄韧伞Naematoloma fasciculare (Pers.: Fr.) Sing.相似,应避免食用。

  4古巴光盖伞

  英文名称:Psilocybe cubensis(Earle) Singer

  形态菌体较小。菌盖表面开始黄色,后呈赭色或奶油色,老时带白色,直径1.5~2.57cm,初期锥形或半球形,至近平展而中部稍突起,光滑,有白色鳞片,靠近边缘有白色残幕,无条棱,水浸状。菌褶直生或凹生,暗灰色道暗紫褐色,最后黑紫色,褶缘白色似絮状。菌柄长4~12cm,粗0.4~1.3cm,圆柱形,基部膨大,内部松软或空心,表面白色至奶油色或黄褐色,菌环以下光滑或稍有鳞片,顶部有条纹。菌环膜质生于柄上部,白色,往往落有孢子呈现暗紫褐色。孢子近卵圆形,12~15.4×7~8.9µm,暗褐色。

  生境与习性:夏季喜欢群生或单生于牛马等动物的粪便上。

  分布:广州。

  毒性:所含有的毒素主要为色胺类物质—裸盖菇素。主要一起神经性毒性症状,毒性反应快。古巴光盖伞毒素含量较高,并以其致幻作用而著称,可造成时空感觉的错乱或昏迷,服用量大时也可致死。

  5疸黄粉末牛肝菌

  英文名称:Pulveroboletus icterinus(Pat. & C.P.Baker) Watling

  形态菌盖宽1.5~5.5cm,凸镜形至扁凸镜形,干,覆有一层厚的硫磺色粉末,粉末脱离之后,盖色为浅紫红色至红褐色,上有绒毛,硫磺色菌幕从盖缘延伸一直将整个菌柄包裹,破裂后残余物挂在菌盖边缘。菌肉黄白色、伤时变为浅蓝色,无味道,有一股硫磺气味。菌管表面橙黄色至红黄色,伤时变青绿色至蓝褐色或蓝绿色,管里黑黄色;角形,与菌柄成短延生或弯生。菌柄长2.0~7.5cm,粗6~8mm,中生至偏生,圆柱形,直至微弯曲,上粗下细,鲜黄色,伤时变灰蓝色至蓝色,上覆有硫磺色粉末,初实心,后为空心。残留菌环位于柄上位,黄色,单环,易脱落,不活动。孢子8~10×3.5~6.0µm,椭圆形至广椭圆形,光滑,浅黄色,非淀粉质,内含1个油球。

  生境与习性:夏秋季单生于混交林地上。

  分布:肇庆、阳春、河源、连州。

  毒性:毒性较强。黄粉末牛肝菌Pulveroboletus ravenelii Berk. & Curt.的外形与本种十分相似,但个体较大。后者同样有毒,在我国也有分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