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
  • 2023-12-22 16:08
  • 来源: 公共卫生监测所
  • 【字体:  


一、案例

2023年7月17日,一男子吃菌子中毒以为自己是奥特曼冲上热搜,当事人介绍,这段时间看到很多吃见手青的,很想尝一下就网购了,“菌是中午吃的,下午肚子开始不舒服,头晕恶心看东西有重影,院是晚上住的。”

二、概述

蘑菇为真菌界的大型真菌,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药物。食用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脂类、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元素等,味道鲜美,如干巴菌、鸡枞、鸡油菌和羊肚菌等。

但有些蘑菇含有对人体有害成分,进食后能造成伤害,甚至中毒、死亡,这类蘑菇统称为毒蘑菇。如含有鹅膏毒肽(Amatoxins)、鬼笔毒肽(Phallotoxins)和毒伞肽(Virotoxins)的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和黄盖鹅膏等。



三、中毒表现和临床类型

目前多数医学界将毒蘑菇中毒分为7型。

1、急性肝损害型(acute liver failure):多在餐后数小时至30小时发病,早期出消化道症状。多数患者逐渐好转,出现1~2天的“假愈期”。之后出现急性肝损害,表现为黄疸、肝区疼痛,血生化见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升高等,少数患者伴有心律失常、肾损害等。严重者因急性肝衰竭死亡。该型是造成我国蘑菇中毒死亡的最主要类型。

2、急性肾损害型(acute renal failure):多在餐后6~24小时发病。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随后出现急性肾损害,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生化见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少数可伴有肝损害,严重者因急性肾衰竭死亡。

3、横纹肌溶解型(rhabdomyolysis):多在进食后15分钟至2小时内发病,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6-12小时后出现出血尿或血红蛋白尿、肌肉压痛和痉挛性疼痛、肌酸激酶急剧增加等横纹肌溶解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4、溶血型(hemolysis):多在餐后30分钟至3小时内发病,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随后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腰部酸痛、血红蛋白尿、贫血、黄疸、急性肾损害,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甚至死亡。

5、胃肠炎型(gastroenteritis):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一般发病快,多在进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发病,少数患者可达6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持续时间较短,多在1-3天好转,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因剧烈呕吐及腹泻,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6、神经精神型(psycho-neurological disorder):发病快,多在进食后15分钟至2小时内发病。除有消化道症状外,还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瞳孔缩小、多汗、流涎、兴奋、视物模糊、幻觉、步态蹒跚、谵妄等,严重者可出现视觉畸变(小人国幻视症)、狂躁、沮丧、焦虑、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一般预后良好,多在4-24小时内恢复。

7、光敏性皮炎型(photosensitive dermatitis):潜伏期较长,多在进食后1-2天发病,表现为“日晒伤”样的皮损,暴露皮肤见光后出现红、肿、瘙痒、灼痛等光敏性皮炎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疱疹,少数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预防措施

1、不信民间不靠谱的毒蘑菇识别方法:

1)认为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2)认为与银器、大蒜、米饭反应变黑色的有毒。

3)认为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2、做好“三不”:

不采摘:不采摘任何野生蘑菇。

不购买:不购买任何商店或摊贩售卖的野生蘑菇。

不食用:不要食用任何野生蘑菇。

五、出现患者的处理方法

1、立即呼叫救护车。

2、马上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3、加盖毛毯保温。

4、立刻送医院。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5、保留毒蘑菇样本。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