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会“碘缺乏”?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2022年我市开展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居民生活饮用水碘含量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水碘含量中位数为14.1μg/L,各行政村的水碘含量范围在9.40-23.5μg/L之间,均属于碘缺乏地区。碘缺乏病是环境缺碘所致,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防治碘缺乏病只能通过人为干预。食盐加碘是WHO等国际组织推荐的控制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实施食盐加碘策略三十年的实践证明,科学补碘利国利民保健康。
二、近年来我市的碘缺乏病的发病情况如何呢?
我国目前使用食盐加碘的方法防治碘缺乏病,市卫生健康局每年组织对重点人群(孕妇及8—10岁儿童)开展碘缺乏病监测。近几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市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状态,人群碘营养状况为碘充足。
三、加碘盐和非碘的盐,哪种更适合东莞市民呢?
全省监测显示,广东人群尿碘中位数为194.7μg/L左右,远低于碘过量下限浓度300μg/L,因此,目前我省加碘盐浓度不会造成居民的碘过量。2022年的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显示,全市碘盐覆盖率是98.33%,防治措施得到良好落实。
预防措施的落实,是我市居民现时碘营养适宜的前提条件,若不坚持食盐加碘政策,碘缺乏病在我市可能会卷土重来。
四、补碘的同时要科学食盐
食用碘盐来补碘的同时,也要注意盐的总体摄入适量。《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到,根据2012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g——几乎是世卫组织所提倡的一倍以上。去年修订发布的第五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写道,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所以日常一定要控制好食盐的摄入总量,限制或减少生活当中‘隐形盐’的摄入,保护心脑血管和甲状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