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春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流感、诺如病毒等春季传染病常出现,校园春季传染病防护指南请收好!
流行性感冒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所有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于冬春季。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打喷嚏或者咳嗽产生的飞沫,人与人之间、人与患病家禽之间的接触,或者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临床表现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颤、疲乏、腹泻、呕吐等症状。
注意事项
患流感后,如发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接种罹患流感和发生重症的风险。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3.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症状患者,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水痘
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被传染。人体感染水痘病毒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后发病。
临床表现
患儿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珍→疱珍→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
预防措施
1.注意开窗通风。
2.做好公众场所、学校、幼儿园等地的日常的清洁和消毒。
3.接种疫苗。
学生注意事项
1.按时作息保证睡眠,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2.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餐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
3.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勤洗手、勤剪指甲。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拒绝“三无食品”,保证足够的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热熟食品。
5.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提高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6.发现身体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或家长老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
家长注意事项
1.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
2.在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红斑、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并遵医嘱决定是否返校,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4.孩子有身体不适不能上学,请您及时和老师电话沟通,给孩子请假。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临床表现
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口痛、厌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注意事项
当患儿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警惕为重症患儿,及时到医院就诊: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反应差、嗜睡、抽搐,肢体无力、急性偏瘫,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心率增快,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发绀、出冷汗。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用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儿童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儿童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接种疫苗:6个月—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诺如病毒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曾经称为诺瓦克病毒,属于人类杯状病毒科。它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
传播途径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可能有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成年感染者中腹泻更加常见,儿童感染者中呕吐更加常见。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
2.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保持空气流通。
3.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切勿送到学校,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
资料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广东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