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直属机构 >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健康主题 > 学校卫生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2023年“全国爱耳日”
  • 2023-03-27 09:54
  • 来源: 学校卫生所
  • 【字体: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202333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本期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202333日也是第十一个世界听力日,主题为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让我们实现它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但却有一些人,因某种原因,他们的世界被按下了静音键2021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一份《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预计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会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依靠耳科和听力保健等康复服务。听觉在儿童学习语言、掌握知识和融入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力损失的儿童在接受教育和社会交往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据世卫组织估算,约有60%的儿童听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的干预,让儿童生命变得有声有色,是爱耳日发起的初心和使命。

  1. 爱耳护耳,从了解开始

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每位儿童都有必要了解和保护自己的耳朵。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听骨链三块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耳蜗可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相关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一旦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及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就会引起听功能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1. 听力损失对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危害

影响成长发育

对于正处于听觉发育期的儿童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听觉刺激,不仅会造成语言发展缓慢、影响吐字清晰度,还会间接对学习、认知能力等产生一定影响。

(二)增加安全风险

听力损失者的听觉敏感度降低,往往无法通过行车声、鸣笛声、警报声等来感知、判断周围环境,难以及时远离潜在危险,加上儿童本身警惕性不高,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

损害大脑健康

与听力正常者相比,听力损失者每年会丧失更多脑部细胞,大脑负责处理声音及语音的区域会明显萎缩。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影响更为明显。

造成社交隔离

听力损失会增加儿童的社交沟通障碍,引发隔离感、社交退缩和沮丧等负面情绪,给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疾病如自闭症等。

  1. 科学预防听力损失,从儿童做起

加强孕产妇和儿童卫生保健规划,实施婴幼儿和学校听力筛查规划,包括免疫接种、改善孕产妇和新生儿护理、筛查和早期管理中耳炎等措施,发现问题尽早干预,避免造成严重的听力损失。

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伤的药物,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者也应慎用此类药物,防止药物性耳聋

避免接触噪声。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导致噪声性耳聋,强烈的噪声对听力的损失是不可逆的。日常生活中收听音频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要让耳朵得到适当休息。

不要随便掏耳朵。不适当地挖耳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的损伤和感染,引发一系列炎症。坚硬的挖耳勺还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科学饮食。避免长期摄入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物,建议多吃锌、铁、钙含量丰富的食物,补充微量元素,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积极参加学校团体活动。因为过度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更容易发生缺血、水肿等问题,出现听力损失。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