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托幼机构的学生、教职工如出现呕吐情况,很可能是患了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需要对这些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才能避免病毒在校内传播。具体的处理流程如下:
1.首先隔离出现呕吐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工,疏散无关人员,避免围观。
2.消毒前准备。
(1)个人防护。
清洁消毒人员要佩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橡胶手套、一次性帽子、工作服、一次性防水鞋套。
(2)开窗通风。
(3)消毒药剂的配制。
目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有粉剂(漂白粉、含氯消毒粉)、片剂(漂精片、含氯泡腾片)、水剂(84消毒液)。
建议配制2份消毒药剂:
a.1份消毒药剂浓度(有效氯含量)5000mg/L,用于呕吐物处理;
b.1份消毒药剂浓度(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000mg/L,用于环境消毒和用于工作结束后个人防护用品的消毒。
为确保消毒效果,消毒液要现配现用。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计算药物和水的用量,用有刻度的容器取冷水加入药物,充分搅拌至药物全部溶解才能开始使用。
3.对呕吐物进行消毒。
用吸水材料(如抹布)浸透有效氯含量5000mg/L的消毒液,完全覆盖呕吐物,静置30分钟后,把呕吐物完全包裹在抹布内面,置于污物桶内,并倒入有效氯含量50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呕吐物和抹布作生活垃圾处理。
4.对呕吐物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1)地面消毒:墩布完全吸取有效氯含量1000mg/L的消毒液并稍作拧干后,横向拖洗污染区域,不重复拖洗同一区域,药液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再次拖洗。
(2)桌面、门把手、楼梯扶手等物体表面消毒:用沾有消有效氯含量1000mg/L的消毒液的抹布擦拭,药液作用30分钟后再沾清水擦拭。尤其注意擦拭儿童能接触的低位门面。
5.消毒后防护用品的处理。
(1)处理清洁用品:将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品用有效氯含量≥1000mg/L消毒药物浸泡至少30分钟后,清水冲洗晾干。
(2)处理个人防护用品:小心脱下个人防护用品,用配制好的药物(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000mg/L)浸泡至少30分钟后作废弃处理。
(3)手部清洗消毒及消毒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