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及其实验室检测介绍
  • 2017-05-18 07:00
  • 来源: 微生物检验所
  • 【字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葡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能引起人和动物机体局部、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属于人畜共患病原菌。

  金葡菌也是国内外最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之一,在我国由金葡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前几位。当产肠毒素的金葡菌污染了含淀粉及水分较多的食品,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产生相当数量的肠毒素,食入肠毒素污染的食品可引起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一、致病物质及致病机理

  引起食物中毒的金葡菌能产生数种对热稳定的蛋白质性肠毒素。肠毒素的产生取决于温度、pH、营养条件、氧分压及培养时间等条件。在含水分、淀粉或蛋白质丰富的食品,pH6.0-8.020℃以上,通风状况不良的环境中利于肠毒素的产生。

  肠毒素分为ABCDE五个型,以A型肠毒素引起的中毒最为常见,引起人中毒的最小剂量为1.0-7.2μg/kg,中毒出现以呕吐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其机制可能是肠毒素作用于腹部内脏感受器,反射性刺激呕吐中枢所致。

  二、流行病学及临场表现

  金葡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营养丰富并含水较多的食品,如剩饭、糕点、凉糕、冰激凌、奶及奶制品等。金葡菌食物中毒起病急,潜伏期一般 2-4小时,最短1小时,最长6小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为突然恶心、剧烈地反复呕吐,可伴有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水样便。体温一般正常或低热,病程一般较短,1-2天即可恢复,预后一般良好。

  三、实验室检测

  (一)生物学特性

  典型的金葡菌为球形,菌体较小,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大小一致,无芽孢、无鞭毛,一般不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见图1

1:金葡菌革兰氏染色

  金葡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37℃生长良好。Baird-Parker培养基(B-P)平板上典型菌落为圆形,光滑突起,湿润的黑色菌落,灰白色边缘,混浊环,外层有透明带,见图2;血平板上,金葡菌因产生溶血素,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溶血环,见图3

 
2:金葡菌在B-P平板上           3:金葡菌在血平板上

 

  (二)肠毒素检测

  对中毒食品和从中毒样品、患者粪便、呕吐物中分离出的金葡菌要进行肠毒素检测。肠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化学提取检测法、菌株提取检测法、双向琼脂扩散检测法、酶联免疫检测法、动物试验检测法及VIDAS仪器检测法等。

  传统检测肠毒素方法比较复杂、不敏感、时间较长 ; VIDAS 仪器检测法则是在传统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原理基础上借助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快速完成实验的一种检测方法,只需使用指定实验试剂盒就能测定分析待测样品中各种类型肠毒素,不仅操作简便,还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时效性强等优点,大大提高了金葡菌肠毒素的检测效率,目前广泛应用于疾控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