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属,俗称念珠菌,有150多个种,其中有11个种对人有致病性,以白念珠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
白念珠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通常存在于人的体表、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阴道黏膜上。当机体发生正常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白念珠菌可侵犯人体多个部位,引起各种念珠菌病,如女性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外阴炎;男性念珠菌龟头炎、包皮炎;体质虚弱婴儿的鹅口疮;念珠菌性肠炎、肺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和心内膜炎等;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白念珠菌病,如脑膜炎、脑脓肿等。
白念珠菌的实验室检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标本直接检查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取脓汁、痰和局部炎症性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显微镜下可见着色不均匀的革兰阳性菌,圆形或卵圆形的菌体或孢子及假菌丝,可确认为念珠菌感染。
(二)G试验:又称鳌试验,可测定1-3-β-D-葡聚糖。血液及无菌体液中检出1-3-β-D-葡聚糖为深部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和酵母菌等感染的标志,但不能确定为何种深部真菌感染。
(三)抗原检测:可取患者的血清作ELISA、免疫印迹法等检测白念珠菌抗原,如甘露聚糖抗原和念珠菌热敏抗原。
(四)抗体检测:早期诊断可采用患者血清作ELISA夹心法、免疫酶斑点试验,方法简便、快速。也可用乳胶凝集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等检测血清中抗白念珠菌抗体。
(五)核酸检测:用PCR法将白念珠菌DNA分子扩增后以分子探针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25℃或37℃培养1~4天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奶油色类酵母型菌落。镜检可见假菌丝和芽生孢子。
三、药物敏感性
对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三唑类、棘白菌素类及5-FC等药物敏感,但对5-FC极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时常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四、动物试验
将念珠菌悬液注射1mL于家兔耳静脉或注射0.2mL于小鼠尾静脉,观察5~7天,注意动物是否死亡。剖检时如发现脏器有多种小脓肿,即为白念珠菌感染。其他念珠菌对动物无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