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MP)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MP目前已成为年长儿童与成人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临床症状较轻,有时无症状,基本上是头痛、咽痛、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也有个别死亡报道。M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报道有增多,MP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季节。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MP属柔膜体纲,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是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其长度1~2μm,宽度0.1~0.2μm。支原体的基因组极小,且无细胞壁。
MP的病原学诊断常用方法有培养法、血清学法和PCR法三种。其中后二者是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方法。
1.培养法
因肺炎支原体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需观察10~30天或更长时间,对临床诊断帮助不大。
2.血清学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检测IgM和IgG抗体。方法敏感、特异性高、快速、经济,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实用可靠的手段。
3.聚合酶链反应(PCR)
自PCR法用以检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标本以来,从综合结果看,PCR法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培养法,也明显高于血清学方法。其特异性也较强,与其他支原体无交叉反应,且不受口腔其他菌污染的干扰,所需时间较短。因而采用PCR法可争取早确诊,早治疗。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PCR法是目前实验室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的主要方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