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胚生产流感疫苗技术会被取代吗?
  • 2023-12-12 15:40
  • 来源: 微生物检验所
  • 【字体: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每年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流感疫苗生产基质主要源于鸡胚,由于其生产条件的局限性,越来越多人开始着手研究新的生产方式,如利用微载体及悬浮培养高效地保证疫苗的及时供应,为流感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机会。

  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在所有疫苗中,流感疫苗被认为存在特别复杂和困难的制备工艺,一个原因是由于流感病毒的不断演变,需进行持续的全球监测及频繁的疫苗毒株重新配方,另一个原因是这些病毒可在流行期迅速传播,如急需疫苗,其生产过程中的每环节必须在非常紧迫的时间内完成。流感疫苗生产工艺一般流程如下:先收集患者全年的临床标本及疾病或流行病学数据;进行诊断、病毒分离及初步分析;之后3~5周用雪貂生产抗血清;1~3周进行彻底的抗原及遗传学分析;1~3周选择候选病毒疫苗株;利用经典重配方法在3~4周内生产H1N1H3N2的高滴度病毒;约需4周进行重组流感病毒的抗原和遗传特性研究;生长性能评价3周;灭活疫苗标准试剂的研制需6周。因此,生产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总时间约为25~50周。

  目前,已上市鸡胚生产的流感疫苗非常有效,对90%的疫苗接种者有保护作用。在流感大流行性暴发时,由于扩大疫苗接种建议而导致的季节性流感疫苗需求预计将增加,此时基于鸡胚生产的流感疫苗可能无法满足快速生产需要,需依赖于非基于鸡胚的替代技术用于生产流感疫苗的研究。鸡蛋衍生疫苗的生产存在不易扩大规模,且易受鸡蛋可用性的限制;同时,以鸡胚为基础的流感疫苗生产过程是劳动密集型的,需长期计划及生产,另外也存在鸡群可能接触禽流感病毒等问题。基于上述不足,促使人们对替代鸡胚的细胞基质疫苗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

  近几年研究证明,许多连续细胞系可作为流感疫苗的候选细胞,如狗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及人视网膜衍生细胞系(PER.C6)。研究表明,在PER.C6细胞上培养可产生足以用于疫苗生产的高滴度流感病毒。用细胞基质培养生产疫苗有较多优点,可缩短鸡胚疫苗生产过程,缓解对病毒株不敏感的基质的供应;增强对生物反应器循环生产过程的可控性,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为鸡蛋过敏体质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可弥补流感流行期疫苗的短缺。

  利用合成培养基进行细胞繁殖有微载体培养及悬浮培养两种方式。未来流感疫苗在细胞基质培养方向,尤其是在MDCK细胞上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优势,相对于微载体培养,悬浮培养更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极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悬浮培养的病毒滴度虽较高,但仍需做更多的研究来继续优化培养过程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