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检查
  • 2022-12-27 19:33
  • 来源: 微生物检验所
  • 【字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是一种呈全球性分布的寄生性肠道原虫。它主要寄生在人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引起以腹泻和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的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简称贾第虫病)。寄居于十二指肠内的滋养体偶可侵犯胆道系统造成炎性病变。贾第虫感染在旅游者中流行引起的腹泻,也称“旅行者腹泻”。

贾第虫病呈全球性分布,在经济不发达和环境卫生差的地区人群感染率高,儿童感染率高于成年人。人或动物可通过食入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传播,苍蝇和蟑螂在该病的传播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其传播方式具散发感染和暴发流行特点。散发感染主要因食物污染,以及接触感染者和宠物,暴发流行主要发生于水源污染和儿童集体生活。水源污染主要来自人、动物的粪便,氯气不能杀死自来水中的包囊。污水泄露,或饮用水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暴发流行,流行常与饮水有密切关系,因此,贾第虫病也是一种水源性疾病。

任何年龄的的人群对贾第虫均有易感性,儿童、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功能缺陷者特别易感。贾第虫感染后,临床表现引起腹泻的其他肠道病原体感染所经历的过程相似。临床表现可因虫株、虫体数量、毒力、人体胃肠环境和免疫状态不同而异,部分感染者为无症状带囊者,另一部分出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可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或慢性期。

急性期,患者初起症状有恶心、厌食、上腹及全身不适,或伴有低热或寒战。此后,可出现突发性恶臭水泻,胃肠胀气,呃逆或中上腹部痉挛性疼痛。部分病人急性期持续几天即可自行消退,转为无症状带囊者。幼儿患者病程可持续数月,出现吸收不良、脂肪泻、衰弱和体重减轻。亚急性期可表现为间歇性排恶臭软便(或呈粥样)、伴腹胀、痉挛性腹痛,或有恶心、厌食、嗳气、烧心、头痛、便秘和体重减轻等。慢性期病人比较多见,表现为周期西稀便,味甚臭,病程可达数年不愈。

蓝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分为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滋养体寄生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以虫体腹面吸盘黏附在小肠上皮细胞上,通过表膜吸收半消化物质作为营养来源。滋养体以纵二分裂繁殖,细胞器按顺序分裂:核、吸盘、鞭毛和细胞质。当滋养体落入肠腔,在结肠由于环境改变,在初级胆盐的作用下,虫体鞭毛缩短,细胞质浓缩,分泌一层厚的透明囊壁,形成包囊。在成形的或半成形的粪便中可见包囊,每天随每克粪便排出的包囊达150~20000个。一次腹泻粪便可含有数十亿个滋养体,在稀便中仅有滋养体,包囊罕见。排出的滋养体在外环境很快死亡,无感染性。而包囊具有坚韧的囊壁,可防止虫体受化学和物理因素(如温度、干燥和氯气消毒剂等)的影响,对外界抵抗力强。

实验室检查可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来选用不同的方法。急性期取新鲜标本做生理盐水涂片镜检查滋养体。滋养体对外界抵抗力低,取样后需立即送检。对亚急性期或慢性期病人可在其形成形粪便内查包囊。由于包囊排出具有间断性,应隔日查一次,连检查三次的方法检查,可提高检出率。但粪便检查方法的漏诊率很高,所以某些条件下,及时粪便检查结果阴性也不能排出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用肠内实验法。患者禁食后吞下一个装有尼龙线的胶囊。3~4小时后,缓缓拉出尼龙线,取线上的黏附物镜检查滋养体。此方法阳性率高,特别是对早期感染,对多次粪便检查阴性者可采用此方法提高检出率。

找到滋养体或包囊都可确诊。

除形态学检查,免疫学诊断对确认贾第虫的感染也非常有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采用滋养体或包囊抗原查患者血清中的抗体,阳性率可达80%。在流行区患者IgM阳性,但治愈后迅速下降,具有诊断价值。ELIS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除用于临床诊断外也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对流免疫电泳(CIE)为一种检测粪便内贾第鞭毛虫抗原的诊断方法,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强,操作程序简单,也无需特别设备。阳性率可达90%左右,既可用于现症病人诊断,也可用于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研究。

此外,用生物素标记贾第虫滋养体全基因组DNA或用放射性物质标记的DNA片段制成的DNA探针,对本虫感染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检出粪便中104~105个包囊或滋养体。PCR作为检测诊断技术,在水源、环境、食物的检查中前景广阔。


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