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如病毒(Sapovirus,SaV)又称札幌病毒、沙波病毒,最早是1977年由日本学者从札幌某托儿所一系列的腹泻暴发研究中发现,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急性胃肠炎。札如病毒和诺如病毒是“两兄弟”,同属人类杯状病毒科,都能导致不同年龄人群急性肠胃炎发作,以婴幼儿最为易感;临床症状多以“恶心、腹痛、腹泻、呕吐”为主,但札如病毒导致的症状较诺如病毒感染温和一些。近年来,SaV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有增加趋势,且在不同地区SaV检出率有很大不同。
一、生物学特征
札如病毒为单股不分节段正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7.1~7.6kb,病毒颗粒直径约为30~38nm,二十面体,无包膜,用电镜可观察到SaV病毒颗粒的六芒星结构,表面有杯状凹陷,部分病毒颗粒的轮廓上可观察到10根纤突。札如病毒可分为5个基因型(GⅠ,GⅡ,GⅢ,GⅣ,GⅤ),其中GⅠ型,GⅡ型,GⅣ型,GⅤ型主要感染人,GⅢ型主要感染猪,GⅠ型、GⅡ型是人类札如病毒的主要基因型。
二、实验室诊断
札如病毒最初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被发现,但是由于病毒粒子的数量较少,而且病毒颗粒很小,很难被正确辨认,因此该技术应用不是特别广泛。
由于目前人类札如病毒不能用细胞系进行人工培养,这给札如病毒研究工作带来困难。有学者使用札如病毒N-末端删除的重组衣壳蛋白以构建病毒样颗粒,以此为基础进行札如病毒分子结构以及检测等多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也可用于札如病毒的检测,但应用并不广泛,因为现存的特异性抗体检测范围有限,虽特异性可达100%,但灵敏性仅分别为单轮RT-PCR的60%和巢式RT-PCR的25%。不过有研究证明,人类SaV具有一个共同的抗原表位,使检测多种基因群/型SaV的ELISA或免疫层析法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目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检测人类札如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包括普通RT-PCR和实时荧光RT-PCR。该方法针对札如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实时荧光RT-PCR还需设计探针),利用Taq酶等特异性扩增靶序列,通过电泳或荧光信号收集来检测产物。实时荧光RT-PCR和普通RT-PCR相比,效率和灵敏度更高,并能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且操作相对简单、污染风险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