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鼠疫知多少
  • 2020-09-18 11:33
  • 来源: 微生物检验所
  • 【字体:  


有媒体报道,内蒙古包头市有1例鼠疫患者死亡,35人隔离,当地发布级预警。202087日起该地区进入预警期,预警时间从预警通报发布之日持续至2020年底。为什么鼠疫备受重视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严重和危害程度,将法定传染病分了甲、乙、丙三类。甲类传染病里只有鼠疫和霍乱,烈性传染病。而鼠疫排在霍乱前,是40种法定传染病里真真正正的“1号病”。

回看历史,人类曾被大型鼠疫扫荡过三次。第一次是从6世纪开始,8世纪才消失,君士坦丁堡一半人口丧命,欧亚上亿人毙命。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中叶,持续了300年之久,欧洲2500万人死于“黑死病”。第三次发生在19世纪,我国南部爆发,数以千万计生命随之消失。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共发生过6次鼠疫大流行,有山西、云南、东北……发病人数约115万,死亡约100万。

而引起这可怕鼠疫的“元凶”就是鼠疫耶尔森菌,通称鼠疫菌。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

一、生物特性

鼠疫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典型形态为短而粗、两端钝圆、两极浓染,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在死于鼠疫病人和动物的新鲜脏器压印片中,可以看见典型的鼠疫菌的形态。

鼠疫菌为兼性厌氧菌,最好生长温度28~30。鼠疫菌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培养初期肉汤浑浊,48小时后逐渐形成白色环状下垂似钟乳石样,此具有判断意义。在琼脂培养基上,28~30培养14~16h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一薄层形状不一的碎玻璃样小菌落,24h后形成圆形,有光泽,中心稍突起,肉眼可见的淡灰色菌落。鼠疫菌在培养时必须提供生长所需的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

鼠疫菌具有高度毒力,在敏感动物引起严重感染并可产生致死作用。致病物质包括毒力和毒素。其中F1抗原是鼠疫菌的特异性抗原,人或宿主动物感染后可产生高滴度的F1抗体,一般5~7d抗体产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免疫学的方法进行鼠疫监视工作。

二、临床表现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d之间,多为2~3d,个别病例可达8~9d。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细菌数量多少、毒力强弱、病型、是否经过免疫接种及个体抵抗力强弱等有关。鼠疫的一般表现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神经型呕吐、头晕、呼吸促迫,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我们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眼鼠疫和扁桃体鼠疫等,其中以前3种类型较为常见。

三、流行病学特征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存在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最为复杂多样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证实存在有11种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这些疫源地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人类鼠疫传染源主要是各种感染鼠疫菌的啮齿动物,一些野生动物(狐狸、猞猁)、家畜(藏系绵羊、猫、狗)亦可成为传染源,传播媒介主要是蚤类。肺鼠疫患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可通过飞沫造成肺鼠疫的暴发和流行。人群对鼠疫没有自然免疫力,普遍易感。

四、实验室检验方法

由于鼠疫属于烈性传染病,国家相关规定对于实验室环境及个人防护有一定要求。鼠疫菌的初步分离和病原检验可以在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并做好个人防护。涉及大量活菌的操作和动物实验应在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所有实验耗材和原始标本都应压力蒸汽灭菌后丢弃。

实验室中检测鼠疫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染色镜检

疑似鼠疫病人、疑似鼠疫动物尸体的各种脏器组织切面直接压印,或血液及其他液体材料用接种环取材涂片两张。自然干燥后用95%酒精固定,一张标本片进行亚甲蓝染色,另一张标本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观察菌体形态。

2分离培养

新鲜材料常用溶血赫氏培养基,腐败材料用选择性培养基,如甲紫亚硫酸钠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把平板置于28培养16~96h,每天观察,发现具有鼠疫菌典型形态的可疑菌时,需要进一步纯化和鉴定。

3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

鼠疫噬菌体试验阳性特征为出现噬菌带,带内无鼠疫菌生长,噬菌带可逐日扩宽,带两侧边缘呈锯齿状。

4动物试验

被检材料中菌量较少和腐败时,细菌培养不易获得阳性结果。可将检材接种实验动物。动物试验可分离、观察细菌的致病性、病理变化,增强菌株的毒力。豚鼠对鼠疫菌敏感性高,且死亡快,容易出现典型病理改变,易分离出鼠疫菌。因此一般选择豚鼠作为首选实验动物。

5免疫学与血清学检验

鼠疫的诊断以分离出鼠疫菌作为依据。但活体动物体内鼠疫菌的分离率仅为死亡动物的0.5%,此外还有不同因素影响鼠疫菌的分离,我们需要一种快速的鼠疫检测方法。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以及特异性抗体的成功制备,如今,鼠疫间接红细胞凝集反应IHA和反向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RIHA已应用于鼠疫菌F1抗原和特异性抗体检测。

6.聚合酶链反应

应用此方法,可直接从标本中经特异性引物扩增快速检测鼠疫菌特异性核酸片段,以此判断是否存在鼠疫菌。

五、防治原则

鼠疫防治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的总方针。灭鼠灭蚤是消灭鼠疫传染源、切断鼠疫传播途径的根本措施。同时应加强疫区的鼠疫监视工作,密切注意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此外还应加强出入境、海关和交通检疫。一旦发现鼠疫患者或疑似患者,应立即予以隔离治疗,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卫生主管机关报告。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