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V.cholerae)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霍乱在两千多年前已有记载。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过7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破坏和生命损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世界各国人们旅游、通商往来等交流频繁,霍乱的世界大流行依然存在可能。霍乱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世界大流行,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
霍乱典型病程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泻吐期、脱水期和恢复期等5个期。潜伏期多为1—2天,可短至数小时,长达5—6天。前驱期大多数病例起病急,无明显前驱期。泻吐期大多数病人以剧烈腹泻、呕吐开始,大多为无痛性腹泻,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腹部隐痛或饱胀感,个别可有阵发性绞痛。每日大便可多至十数次,少数重型患者粪便直接流出无法计数,大便性状为水样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为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血性水样。呕吐呈喷射状。一般无发热,少数有低热。脱水期由于频繁泻吐引起大量水和电解质丧失,病人出现脱水、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恢复期病人脱水得到纠正,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
二、流行病学特征
霍乱是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传播。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在我国,霍乱流行以沿海地区为主,特别是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江河两岸及水网地带,多数地区发病季节一般在5—10月,而流行高峰在7—10月。
三、生物学特性
霍乱弧菌为革兰染色阴性,菌体呈弧形或逗点状,无芽孢,无荚膜,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运动极为活跃,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呈穿梭状运动。患者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常可见弧菌相互衔接,排列呈“鱼群”状。
四、病原菌检测
目前,我中心实验室常规检测按照《霍乱诊断标准 WS289-2008》对霍乱弧菌进行分离鉴定。具体检验过程主要包括:1.显微镜镜检(涂片染色、悬滴检查、制动实验等);2.增菌分离鉴定(直接分离培养、增菌培养、二次增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血清分型等)。为了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我中心实验室还配备霍乱弧菌分子生物学(荧光PCR)、霍乱弧菌辅助诊断(胶体金)等多种快速高效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