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采食野生毒蘑菇
不能采食野生毒蘑菇
  • 2018-05-04 03:04
  • 来源: 公共卫生监测所
  • 【字体:  

我国野生蘑菇资源十分丰富,野生蘑菇味道鲜美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为广大公众所喜爱,但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毒蘑菇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毒蘑菇中毒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主,中毒主要由家庭误食误用导致。

据介绍,我国目前已知可食用蘑菇有300多种,毒蘑菇100多种,其中可致死亡的至少有10种,它们多生长在树林及杂草丛中或公园的树下。由于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外形相似,辨别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容易发生误食中毒。

中毒后症状分5种类型

一是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至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是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还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

三是溶血型:潜伏期为6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

四是脏器损害型:潜伏期10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应特别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

五是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三措施预防蘑菇中毒

一是餐饮单位要加强原料检查,避免采购和食用野生蘑菇。由于蕈毒素不能通过烹调、加工破坏,许多毒素还无法检测,有毒和无毒蘑菇难以辨别,目前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食用野生蘑菇。

二是消费者不要采摘野生蘑菇。对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不要采购、制作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夏季是毒蘑菇生长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监管部门要对有采摘习惯的地区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误食了毒蘑菇怎么办?

专家指出,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在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1.如意识清醒,可让病人饮浓茶或微温开水,然后用筷子刺激咽喉部,促使呕吐,如此反复多次。若出现昏迷而丧失意识时,不可强饮水或强行致其呕吐,以免发生误饮而出现窒息。

2.吐、泻严重者,要多饮水或淡盐水。

3.以最快的速度送病人到医院抢救。在运送医院途中,如发生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术。

温馨提示:一般毒蘑菇人们很难辨认,各种经验土法都不可靠,这是目前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吃路边采摘的野生蘑菇。千万不要以身试菇,以免造成悲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