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其预防措施
  • 2015-03-23 07:22
  • 来源: 公共卫生监测所
  • 【字体: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后所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是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的。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发生较多,原因是炎热季节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物,如肉、鱼、奶、蛋及其制品,其次为植物性食品,如剩饭、糕点等。细菌性食物中毒常为集体性爆发,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低,恢复快。其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
  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被致病菌污染。致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通过尘土、昆虫、粪便、食品加工及销售人员等传播。因此防止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销售过程的污染十分重要;
  2、防止致病菌繁殖及其毒素的形成。大部分的致病菌适宜繁殖温度在37℃左右,因此食物要低温保存,或放置在通风阴凉处;
  3、杀灭致病菌及破坏毒素。对食物进行彻底加热是杀灭致病菌及破坏毒素最可靠、最实用的措施。制作食品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加热时间,使其中心部位熟透。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只要大家提高认识、加强卫生,我们就能吃上安全、放心、可口的食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