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河豚毒素中毒
  • 2024-03-25 09:35
  • 来源: 公共卫生监测所
  • 【字体:  

  

  河豚是啥?

  河豚是一种鱼类,学名“河豚鱼”,目前也有人工养殖的河豚鱼,称为“小巴鱼”,是尚未发育成熟的河豚鱼。当你抓到它时,它像一个吹满气的气球,这是河豚感觉到危险时的一种防御方式。

  看起来萌萌的,很可爱是吧,但你可别被它可爱的外表所迷惑了,其实河豚鱼是一种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致人于死地。

  河豚有毒,是因为河豚鱼体内含有一种有毒物质,称为“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肝脏和卵巢当中,所以河豚的肝脏和卵巢也是河豚身上最毒的两个器官。肌肉和血液中也少量含有河豚毒素,随季节变化有所差异,春季毒性最强。

  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摄入0.5mg以上的河豚毒素就有可能导致人的死亡,河豚鱼中毒的病死率为40~50%

  虽然大部分河豚毒素中毒以进食河豚为主,但含有河豚毒素的食物可不止河豚一种,既往我省也发生过食用云斑颊虾虎鱼、织纹螺等引起的河豚毒素中毒。

  河豚毒素性质稳定,一般不容易被热破坏,家庭烹调方法很难使之去除,在100℃加热24小时或者120℃加热20~60分钟才可以将河豚毒素完全破坏。

  河豚虽然有毒,但是肉质鲜嫩可口,入口即化,所以经常会有一些饕餮食客会冒着生命风险食用野生河豚,故民间有“拼死吃河豚”这一说。

  河豚毒素中毒常见于沿海地区,因为春季25月是河豚发育旺盛的季节,所以春节发生中毒的次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居民主要通过误食、海边捡食或者在未经国家批准的饭店吃河豚,是河豚鱼中毒的主要途径。

  进食河豚,起病急且剧烈,潜伏期为数分钟~6小时,据文献报道的病例,大多数河豚毒素中毒病例在5~15分钟内即会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

  除了食源性疾病常见的严重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外,河豚毒素中毒主要导致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一般起初仅有口唇、舌尖轻度麻木,继而会出现指端麻木、眼睑下垂、四肢乏力、行走不稳,发病全过程可伴有头痛、口渴。

  中毒严重者可出现血压计体温下降,言语不清、呼吸困难、瞳孔放大、昏迷等症状,如果中毒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河豚毒素目前无特效解毒药,临床上以对症治疗为主。预防河豚毒素中毒最重要的是不进食野生河豚鱼。

  预防河豚鱼中毒,应该做到:

  不购买、不加工、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鱼!

  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豚鱼。

  如果进食河豚后出现了不适症状,要立即就医并采取及时催吐等自救措施,到达医院以后要告知医生河豚进食史,以便医生及时开展对症治疗。河豚毒素在体内解毒和代谢的速度很快,如果救治及时,则预后较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