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8月发布《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监测评估与国民营养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做出系统设计和具体部署。
《规划》明确了四个导向15项主要任务:
一是落实“四个最严”,完善最严谨的标准体系;
二是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识别与评估研判工作水平;
三是贯彻实施国民营养计划与合理膳食行动;
四是健全支撑与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其中,“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开展4项食品安全标准工作任务:
1.立足食品安全治理需求,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对现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开展系统分析研究,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契合国际先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我国发展实际,打造更高质量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截至“十三五”末期,我国制定公布131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涉及2万多项食品安全指标。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项目,规定制定修订不少于1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立足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提质增效,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顶层设计
发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及配套制度文件,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立项、研制和审查程序,明确职责要求,强化标准质量管控,严格标准审查。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7号),自2010年发布实施以来,对于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修订工作的开展,必将为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提质增效。
3.立足服务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食品安全标准服务能力
打造食品安全标准便捷化查询系统,提升标准工作信息化服务水平。目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主导开发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线检索平台”“食品安全跟踪评价及意见反馈平台”等系统,相关部门不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标准宣贯,为企业及相关人员掌握食品安全标准提供渠道。“十四五”期间,还将探索企业标准备案管理新路径,完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的企业标准公示和社会监督制度。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标准制定和实施的成本效益量化分析方法。
4.立足履行国际责任,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领域发挥中国作用
深入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工作,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世界贸易组织各项活动,主动牵头或参与重要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制定。引领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提升国际和亚洲区域影响力和贡献度。开展各国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和贸易措施通报追踪研究,完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法规标准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