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腮、痄腮”——流行性腮腺炎科普
  • 2024-07-24 16:22
  • 来源: 免疫规划所
  • 【字体:  

  

  根据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关于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日报报道202411日至630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136

  流行性腮腺炎是什么呢?

  流行性腮腺炎(mumps,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体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

  流腮传染源是什么呢?

  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流腮是通过什么传播呢?

  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妊娠早期可经胎盘传至胚胎导致胎儿发育畸形。

  哪些是流腮易感人群呢?

  人群对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自然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极为罕见。

  流腮流行病学

  我国将流腮列为丙类传染病,流腮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一般存在5—6月、11—12月两个发病高峰,与学龄儿童的学期/假期周期吻合。流腮潜伏期一般为2~4周,平均潜伏期约为16~18天。流腮传染期腮腺肿大前2天至肿大后9天时间内具有传染性,发病前2天到发病后4天传染性最强。隐形感染者可具有传染性,病例传染期较长,甚至在临床症状恢复时仍有一定传染性,给儿童集中的机构内暴发疫情控制带来挑战。

  流腮临床表现及诊断

  流腮以腮腺肿大、腮腺非化脓性炎症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少部分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1~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

  流腮诊断主要根据有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结合疾病流行情况和流行病学史,诊断一般不困难。没有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脑膜炎和睾丸炎等,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流腮治疗及预后

  流腮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但预后一般良好。并发脑膜脑炎或脑炎者,常有高热、谵妄、抽搐、昏迷,重症者可致死亡。其他并发症如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和甲状腺炎等亦可在腮腺炎发生前后发生。

  流腮免疫及预防

  自然感染可获得持久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腮最安全、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我国预防流腮免疫策略为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风疫苗MMR)。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我国实施2剂次MMR常规免疫程序,分别于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根据疫苗说明书,接种对象为8月龄以上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易感者。

  关于补种原则:202061日起,2019101日及以后出生儿童未按程序完成2MMR接种的,使用MMR补齐。2007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至2019930日出生的儿童,应至少接种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和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对不足上述剂次者,使用MMR补齐。

  温馨提醒

  1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发病到腮腺炎肿胀完全消退为止。

  2合理使用口罩,也可作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对一般接触者无需居家医学观察,但对学校或工作场所等集体单位接触过患者的易感者,建议在暴露后2~4周居家医学观察。

  3孕妇应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注意隔离。

  4.对于出境的市民,一些目的国或地区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可能要求前往该国地区的市民出具相关疫苗接种证明或提供相关其保护性抗体的证明,具体市民可询问我市东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又名黄埔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电话:0769-22413447。如市民需接种麻腮风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粤苗APP健康东莞微信公众号预约我市就近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