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今年首现2例“日本脑炎”病例。其中1人发病9天后死亡,患病中一度出现颈部僵硬、脸部神经麻痹等症状。
“日本脑炎”是新型病毒吗?会不会出现人传人现象?一起来了解。
一、致命的“日本脑炎”到底是什么病?
“日本脑炎”其实就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因最早在日本发现并被日本学者分离,又被称为“日本脑炎”。
乙脑病毒主要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死率和后遗症率均较高。乙脑并不罕见,属于乙类传染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21—2022年我国乙脑发病数为353例,死亡人数为9人。
在我国,乙脑的流行季节是每年的5—10月,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7—9月。主要流行于夏、秋季,属于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许多动物都易感(如猪、马、牛、羊、鸡等),而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二、三带喙库蚊是传播乙脑病毒的主要媒介
蚊子通过叮咬感染了乙脑病毒的动物(尤其是猪)而携带乙脑病毒,然后再叮咬其他人和动物而传播疾病。
乙脑偏爱儿童。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2—6岁发病率最高。其潜伏期4~21天,乙脑发病隐匿、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发病初期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若未得到及时规范治疗,随后2~3天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等严重症状,部分病例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比如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精神失常及痴呆等,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死亡。
目前尚无针对乙脑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应对乙脑的流行,关键在预防。
预防乙脑这3件事很重要:
第一招,防蚊灭蚊:
1.清理室内外积水,可减少蚊虫孳生。如及时将盆、罐、缸、坛、瓶、轮胎等的积水倒掉。
2.在室内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驱蚊剂,户外活动时裸露皮肤喷防蚊液,可以减少蚊叮咬。
3.远离臭水沟、臭水塘等蚊虫孳生地,不在其附近玩耍或逗留,家里有猪圈、牛圈的,建议与人的生活区分开。
4.必要时请专业除“四害”人员使用卫生杀虫剂对下水道、公共绿化带、杂物堆、阴暗角落等蚊子生长、繁殖、聚集的场所进行喷洒处理。
第二招,接种疫苗:
1.儿童可以选择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或乙脑灭活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属于免疫规划疫苗):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在广东省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8月龄接种2剂次(第1剂次和第2剂次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2.成人在广东省内可按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选择乙脑灭活疫苗。基础免疫接种2剂,间隔7天;基础免疫后1个月至1年内加强免疫1剂。
第三招,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持续不降低,且有嗜睡,头痛,呕吐,神志不清,颈项不能顺利前屈、有阻力等情况,要留心是否患了乙脑,建议及时去医院诊治。
最近广东多雨湿热,蚊子增多,乙脑风险增加。记得防蚊、及时接种疫苗,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