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全家安心:新学期乙肝预防全攻略
  • 2024-10-14 09:58
  • 来源: 免疫规划所
  • 【字体:  

  

  新学期伊始,我们满怀希望地迎接孩子们回归校园生活。在这个重要的时刻,除了学业和成长,我们更应关注孩子们的健康安全。病毒性乙肝,作为一种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疾病,需要我们共同的警惕和预防。

  一、病毒性乙肝简介

  病毒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炎症性肝脏疾病。HBV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传播、产程传播和产后传播)、血液传播(如被HB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等)、性接触传播(与HBV阳性者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等。儿童和青少年是感染的高风险群体,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病毒性乙肝的临床表现1

  病毒性乙肝的潜伏期通常为45~180天,平均60~90天,按照感染HBV后的疾病进程,临床诊断可以分为HBsAg携带者、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以及肝硬化、肝癌等。

  HBsAg携带者

  指血清HBsAg阳性>6个月,血清HBV-DNA可检出,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间隔3个月)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慢性肝炎的体征如肝掌、蜘蛛痣、脾肿大等。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改变。

  急性乙肝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或伴有尿黄、巩膜及皮肤黄疸;血清HBsAg阳性,ALTAST升高等;有明确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为HBsAg阴性或者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IgM1:1000阳性或者肝组织学检查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或者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

  慢性乙肝

  HBV急性感染超过6个月HBsAg仍然阳性或者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血清可检出HBV DNAALT持续升高或者反复波动,肝脏组织学检查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改变,可伴有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体征,也可有白蛋白降低、白/球比例倒置、胆红素升高、凝血因子异常等。

  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

  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及表现,伴有脾功能亢进,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腹水即可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影像学检查也有肝硬化的表现,肝组织学检查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

  三、预防病毒性乙肝的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建议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2000g者,也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婴儿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

  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者)、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建议HBsAg阳性产妇所生儿童接种最后一剂乙肝疫苗后1~2个月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阴性或<10mIU/ml,可再按程序免费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

  2病人管理:乙肝病毒感染者无需采取特别的隔离措施,只需采取防止暴露于血液及体液的通用防范性措施,如对血液或感染性体液污染了的器具进行随时消毒。

  3切断传播途径:要特别注意血液安全,不管是输血还是纹身、穿耳洞、理发等,都要做好消毒管理,别让病毒有可乘之机。

  4暴露后预防:如发生经皮肤(例如针刺)或粘膜接触可能含HBV的血液后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及时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包括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接种。

  亲爱的家长、老师们,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让我们的孩子在新学期里,不仅学有所成,更健康成长!

  11 来源:中疾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