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隐性感染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脑膜炎球菌分为12种血清群和不可分类血清群,引起流脑病例的脑膜炎球菌血清群主要为A、B、C、W、Y和X血清群。
一、传播方式
至今发现人是自然界中脑膜炎球菌的唯一宿主,健康人群携带率为0%~15.5%,其中,15岁及以上人群携带率最高,为4.38%,6岁及以下儿童携带率为1.01%。
脑膜炎球菌隐性感染率高,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高达25%~50%,感染后脑膜炎球菌寄生于人鼻咽部,脑膜炎球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二、流行现状
流脑为全球流行疾病,各大洲曾均有病例报道。目前全球流脑处于低流行态势,报告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是局部暴发时有发生。
2015—2017年我国<1岁人群流脑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25/10万,1岁人群为0.047/10万,10岁人群为0.033/10万。
2015—2019年我国296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A、B、C、W、Y、其他和不可分群分别占4.73%、36.15%、22.97%、6.08%、1.69%和28.38%。
三、疾病负担
流脑疾病进展快,估计流脑的病死率为5%~20%,幸存者中12%~20%出现瘫痪、耳聋、精神障碍、截肢、癫痫等严重后遗症。流脑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中江苏省2007—2008年研究数据显示,流脑发病后平均费用为7.3万元/例,最高达到8.8万元/例;贵州省2008—2010年研究数据显示,流脑平均经济负担为1.66万元/例。
四、预防接种
目前在东莞市,有6种含脑膜炎球菌成分疫苗可供选择。
(一)免费的免疫规划疫苗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2剂次,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2剂次,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
(二)收费的非免疫规划疫苗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不同年龄和不同疫苗的接种程序不同,按疫苗说明书接种1剂至4剂。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2岁及以上儿童接种2剂(3岁和6岁各接种1剂),成人接种1剂。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适用于3月龄至3岁儿童。不同年龄需接种的剂次不同。3月龄—5月龄基础免疫接种3剂,每剂次至少间隔1个月,可在12月龄加强1剂;6月龄—23月龄接种2剂,每剂次间隔1~3个月;2—3岁接种1剂。
五、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包括脑膜炎球菌疫苗在内的许多疫苗接种受到影响,全球儿童疫苗接种率出现30年来最大幅度下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具有隐匿性,一旦感染后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各家长应及时带儿童接种含脑膜炎球菌成分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