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肥胖不再愁
  • 2024-05-30 17:15
  • 来源: 公共卫生监测所
  • 【字体:  

  

  近些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骨骼肌肉发育和认知发展,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四个食养指南,其中一个便是《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儿童青少年肥胖该怎么食养。

  本指南以食养理念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和调养方案,针对217岁儿童青少年提出多学科优势互补的6条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

  一、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选择小份量的食物以实现食物多样,同时,做到吃饭八分饱,控制总食物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的比重,保证鱼类、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减少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等。

  二、辩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肥胖儿童青少年食养要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遵循首重脾胃的原则,兼顾合并症,因人因时因地施食

  三、养成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

  不能偏食、过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少量多次,不喝含糖饮料、酒精饮品等。

  四、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坚持每天运动(学龄前儿童3小时,学龄儿童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家长应与孩子共同运动,减少静坐(1小时内)和视屏时间(学龄前儿童不超过1小时,学龄儿童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充足睡眠(5岁以下10~13小时,6—129—12小时,13—178~10小时)。

  关注肥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升其情绪和行为管理能力,解决肥胖带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五、多方合作,创造社会支持环境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营养教育,特别是家庭、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关键场所向儿童青少年和家长传播肥胖预防控制相关营养健康和传统食养知识技能,包括肥胖的原因、不良影响、干预措施等;避免肥胖歧视

  六、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定期监测体格发育,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

  更多食养建议详见《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