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防治
  • 2004-11-24 07:48
  • 来源: 防疫科
  • 【字体:  
病毒性肝炎防治小知识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将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病肝)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另外还有10%左右的病毒性肝炎尚未分离出明确的病原体。病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严格管理的传染病之一。在我省及我市的传染病发病顺位中,病肝已连续多年位于第一位。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不仅在于它本身,研究已证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还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病肝一直被各级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作为需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人是如何感染上肝炎病毒的呢?
不同型别的肝炎的感染途径是不一样的。
甲肝和戊肝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感染的。甲肝和戊肝病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当一个对甲肝和戊肝缺乏免疫力的人饮用或食入被甲肝、戊肝病毒污染了的水、蔬菜、水果或海产品时,即可引起感染。八十年代中期,上海市曾经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甲肝流行,就是因为市民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毛蚶而引起的,共有30多万人发病。
乙肝、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途径感染的。若输入了含乙肝、丙肝病毒的血液,或使用被乙肝、丙肝病毒污染了的医疗器械进行注射、针灸、手术等医疗操作时均可感染乙肝和丙肝病毒。静脉吸毒者可通过共用注射器而感染。男、女之间的性接触也可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异性间的传播率为15%左右。此外,乙肝和丙肝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即感染了乙肝和丙肝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给婴儿。近年来,还有些研究发现,感染了乙肝病毒的父亲还可以将病毒传播给婴儿。丁型肝炎病毒则是一种很特殊的病毒,它一定要在乙肝病毒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在人体内的复制,因而一个人只有感染了乙肝病毒后,才有可能感染丁肝病毒。
人感染了肝炎病毒后有什么表现?
人感染了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后,往往会发生急性肝炎,出现脸黄、尿黄、不乡吃油腻食物、右上腹疼痛等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和适当休息后,多数病人一个月左右可康复。
而人群感染了乙肝和丙肝病毒后,多数没有任何症状(仅在作血液检测时发现),而成为乙肝和丙肝病毒的携带者。携带了病毒后,有少数人可将病毒从体内清除,少数人则可发展为乙型或丙型肝炎,另有一些人则可终身携带病毒,而不出现任何症状。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人中有10%左右可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病人中又有10%左右可发展为肝癌。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呢?
对于可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甲肝和戊肝来说,要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应饮用经煮沸或严格消毒的水;瓜果蔬菜洗净后再吃;水产品应煮熟后食用、改变吃鱼生的不良卫生习惯等。此外,进行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甲肝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满1周岁的儿童及成人均可本着自愿的原则接种甲肝疫苗。从未接种过甲肝疫苗的人第一次接种时需接种两针,中间间隔6个月,此后不需要再加强。疫苗可提供长达10年以上的保护期。目前还没有预防戊肝的疫苗问世。
要想有效预防乙肝和丙肝病毒的感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生病需要就诊时,应尽量选择去正规医院。因为正规医院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及使用后的处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来源等都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可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另外,或性伴为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时,性生活时应使用安全套。接种乙肝疫苗则是保护人群免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佳办法。乙肝疫苗是一种效果肯定、价格低廉的相当安全的疫苗。建议您在接种前,先去当地的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血液检测,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告诉您是否需要接种疫苗。第一次接种疫苗时,需连续打3针,第二针和第三针距离第一针的时间为1和6个月。此后,每5年可加强一针。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母亲怀孕后,应在孕7、8、9三个月各注射一支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后也应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采用上述办法,可使母婴传播的危险性下降95%。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
通过有效的预防接种和改变自身的一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病毒性肝炎是可以预防的。
若您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上还有什么疑问或想获取更多信息得话,欢迎您拨打下列电话:2625392、2625316。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工作人员会尽力给您提供一个满意的答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