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白天: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 夜晚:多云,局部有阵雨 26到33度 偏南风2到3级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片新闻
2025年东莞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25-03-21 17:32 来源: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3月20日,时值春分节气,2025年东莞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巧利对全市中医药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袁伟芬作全市中医药工作报告,对今年的重点任务作具体部署安排。

  接下来,东莞将力争全市每个片区都有一家二甲或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每家公立中医医院都与高等医学院校或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创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地。


微信图片_20250321172330.jpg


  用五个关键词,绘杏林新画卷

  会上,张巧利用五个关键词总结了2024年东莞中医药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登高

  市中医院持续推进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2023年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挺进全国前5%、前31名,首次获得中医序列最高级别的A+等级,脾胃病科、儿科、老年病科、推拿科进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行列。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全市再增3位“国字号”专家在莞建设工作室,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东莞工作站揭牌。

  东莞市成为儿童青少年肥胖中医药干预的国家试点地区。

  二、扩容

  以“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为主题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按片区将3家综合医院转型为镇级中医医院,全市中医床位数从改革前的3015张扩容到4500张,镇街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52个、中医阁103个,全面强化中西医协同发展,中医诊疗量扩容增长、占比倍增,优质资源区域均衡布局。

  三、下沉

  组建首个中医紧密型医联体,推行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模式,合作共建医院实现医疗盈余,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成效初显。

  依托中医馆设置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分站61个、中医护理专科门诊29个,培育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0个,大力推广适宜技术。

  上线“名中医地图”,按专科、专病集成名中医资源下沉延伸,实现医疗信息“一键查询”,专家号源“一码直达”,方便群众对症寻找“身边的名中医”。

  四、联动

  推行中医日间病房,将中医优势病种增加至107个并按DIP付费,将经市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可在其他定点医疗机构调剂使用的医疗机构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深化校地共建、校院共建、院院合作成果,市中医院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在广东医科大学的帮助下入选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是除了广州、深圳外唯一入选的市级综合医院,虎门中医院、清溪医院联合广东药科大学签约莞港合作项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携手省第二中医院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的康复病区。

  五、聚合

  打造宣传矩阵,沉浸式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创造性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本土潮玩文化融合,二十四节气煲靓汤、中医潮集等活动品牌见诸报端,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在全省、全国交流会上分享。

  去年11月,高规格承办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人才培养、科研教育、医防融合、医工融合等领域新增4个合作项目,大会办出特色、办得精彩,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创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地

  从2022年改革前全市中医诊疗量667.5万人次,中医诊疗量占比11%,到改革后2024年全市中医诊疗量1833.3万人次,中医诊疗量占比25.35%——仅仅相隔两年,东莞全市中医诊疗量增加近1166万人次。

  这背后是东莞实实在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用心。目前,东莞已然形成寻医问药更方便、优质资源更可及、服务模式更亲民、服务行为更规范、健康文化更普及的中医药服务新格局,“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纵深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全面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为此,东莞今年将重点抓好五大工作:

  突出改革引领,推动中医药资源聚沙成塔建高地;

  突出独特优势,构建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网;

  突出人才引育,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

  突出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突出文化内涵,体现中医药时代价值和社会功能。

  张巧利强调,要在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中推动中医药更好发展;做优做强中医专科专病,持续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升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寻找保障人民健康更优解;大力发展健康产品,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特别要筑牢织密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力争每个片区都有一家二甲或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每家公立中医医院都与高等医学院校或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创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地,把中医药综合改革打造成为东莞医改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立足“分层”与“建群”并举的建设思路,做好区域和专业的统筹布局,做优做强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儿科、妇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和情志病、脾胃病、肾病、心血管病等专科专病,努力构建专业领域完整、区域覆盖面广、结构布局合理、中医特色明显的专科集群,全方位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综合医院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平台,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要积极探索中西医协同的有效路径,获评为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的“旗舰”医院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互补共长、协调发展、相伴而行。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链接我们 | 网站地图 |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三元路8号报业大厦附楼   TEL:0769-23281111   网站标识码:4419000070
主办单位: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备案号:粤ICP备19146426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