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直属机构 >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莞市卫生监督所)简介
  • 2025-04-18 09:13
  • 来源: 办公室
  • 【字体: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莞市卫生监督所)是在原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东莞市卫生监督所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公益一类、副处级事业单位,于2024年12月挂牌成立。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机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参与和积极支持下,我中心坚定地担负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神圣职责,从2003年科学战胜“非典”、2008年援川援藏到2009年积极应对全国首起甲型H1NI流感聚集性疫情、2010年早期识别并快速控制全国首起基孔肯雅热聚集性疫情,再到近年有效控制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冠等疫情,中心逐步建立了涵盖传染病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公共卫生三大业务领域的疾病防控体系;同时,中心不断壮大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不断细化监督执法业务,依法开展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等监督执法工作和查处违法行为,为公众健康提供坚实的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保障。

  一、主要职责与主要任务

  (一)贯彻国家、省和市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营养健康等工作,为制定地方公共卫生政策、规划、项目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建议。

  (二)组织拟定公共卫生技术方案和指南,落实公共卫生相关卫生标准综合管理工作。承担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导和爱国卫生运动技术支撑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工作。

  (三)开展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国民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价,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调查与危害风险评估。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和免疫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疾控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及大数据应用服务技术支持。

  (四)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和应对,参与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相关技术规范。指导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和应急能力建设以及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五)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公众健康关键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疾病预防控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推进公共卫生科技创新发展。

  (六)指导基层实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和项目,开展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参与专业技术考核和评价相关工作。

  (七)负责辖区内疫情信息收集与上报、流行病学调查、隔离防控等疫情防控日常工作。

  (八)统一承担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等监督执法工作,强化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巡查监督职能。受理卫生健康领域违法行为投诉、举报,依法组织查处违法行为,对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罚建议、执行处罚决定。承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委托实施的卫生许可和执业许可的申请受理以及健康卫生产品、医疗广告内容的审核。

  (九)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机构设置与人力资源配置

  中心有车站路办公区及学院路办公区两个区域,定位为集信息化、智能化、实用性、学术性、科研性于一体的地市级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车站路办公区总建筑面积30961平方米,由业务综合楼、理化实验楼、微生物实验楼、毒理实验楼、预防保健楼和后勤保障楼组成,整体功能结构划分为业务办公区、预防保健服务区、多功能活动区、实验区、后勤保障区以及预留用地等六大区域;学院路办公区面积8194平方米,由东楼、南楼、北楼组成,整体功能结构划分为办公区、后勤保障区等两大区域。

  中心设办公室、财务科、应急科、科教信息科、健康教育与促进科、综合事务科、质量控制管理科、理化检验科、微生物检验科、传染病预防控制科、艾滋病预防控制科、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免疫规划科、公共卫生监测科、学校卫生科、稽查协调科、传染病监督科、公共卫生监督科、职业卫生监督科和医疗机构监督科共21个内设机构。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85人(含博士2人),中级及以上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含高级职称15人),人员专业主要以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类专业为主。

  三、实验室与质量控制

  中心实验室用房面积达12000平方米,分别设有理化实验楼、微生物实验楼和毒理实验楼。拥有加强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CR实验室及洁净实验室。拥有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全自动水质分析仪、高通量二代测序仪、三代测序仪、飞行时间质谱仪、数字PCR仪、液态悬浮芯片检测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细菌DNA指纹图谱分析系统、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脉冲场凝胶电泳仪、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移动检测方舱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原值超过1亿元。具有承担食品、水质、公共场所、消毒监测、消毒产品、疾病控制、免疫规划、学校卫生等860多个参数的卫生检测能力。

  中心按照“科学、公正、准确、优质”的质量方针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3号)、《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文件要求,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已获得广东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等资质。

  四、科研教学与荣誉

  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先后建立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五所高校的本科实习基地,建立了暨南大学、广东医科大学两所高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全年接收基层跟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及实验室技术人员检测培训。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建立了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现场培训东莞基地、饮用水卫生检验检测骨干培训项目教学基地和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专业实践培训基地,持续开展东莞市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建立了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法制稽查实训基地(东莞)。

  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自成立以来,获得多项市级或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研究项目以及基孔肯雅热防治策略及措施研究项目分别获得了2010年和2013年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国际、国内刊物发表论文逾300篇。参与编写《实用预防接种手册》《现场流行病学案件剖析》《基孔肯雅热防治手册》等书籍多部。

  近年,中心相继获得了“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消除疟疾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广东省抗击非典嘉奖单位”“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广东省卫生监督先进集体”“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卫生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放射卫生监测先进单位”“东莞市抗击非典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东莞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先进集体”“东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页脚